卖假药获刑 玉环检察院提起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 | ||||||||||
|
||||||||||
2018年11月21日,玉环首例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在玉环法院进行了公开宣判。“本院认为,被告张某某违反国家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销售有毒、有害食品,危害了不特定多数人的人身健康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其行为违反……”。
为谋取利益,卖起了假“伟哥” 2016年9月以来,被告人张某在本市楚门镇无证经营保健品店,对外出售“九尾凤”、“阴茎增大丸”、“玛咖”等保健品。后被玉环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现场查扣330粒,经鉴定,该批次保健品被判定为不合格,按假药论处。另外,“本能”等150粒已销售流入市场。
筑牢食药安全高压线,检察机关提起刑附民公益诉讼 办案检察官认为,张某生产、销售假药的行为威胁了不特定多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符合提起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的条件。 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法院支持诉讼请求 玉环市检察院公益诉讼办公室检察官以起诉人暨附带民事公益诉讼起诉人身份出庭起诉。张某某被当庭宣判,被判处有期徒刑七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千元。同时,在台州市级报刊媒体上公开赔礼道歉,刊登声明,找回已销售的有毒、有害食品。 |
||||||||||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 ||||||||||